尿素氮(UN)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产物之一,主要通过肾脏排泄。检测血清或尿液中的尿素氮水平,能够直观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和蛋白质代谢状态。在临床实践中,尿素氮检测是评估肾功能、监测疾病进展及指导治疗的核心项目。当肾功能受损时,尿素氮的排出效率降低,血中浓度会显著升高,因此它常与肌酐(Cr)联合用于肾功能分期诊断。此外,尿素氮检测还可用于脱水、高蛋白饮食、消化道出血等代谢异常情况的鉴别诊断,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。
尿素氮检测主要包含以下临床应用方向:
1. 常规肾功能筛查:作为基础生化检查项目,用于体检或入院常规检查
2. 急慢性肾脏病监测:评估肾小球滤过率(GFR)变化,监测肾病进展
3. 透析效果评估:定期检测以调整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方案
4. 代谢性疾病辅助诊断:协助判断蛋白质分解代谢异常或肝脏疾病
5. 药物毒性监测: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、化疗药物等肾毒性评估
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:
1. 脲酶-谷氨酸脱氢酶法:通过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,再利用酶联反应测定氨浓度,具有特异性高、干扰少的优点
2. 电化学法:采用尿素特异性电极直接检测样本中的尿素浓度,适用于急诊快速检测
3. 干化学法:使用试纸条通过颜色变化进行半定量测定,常用于床旁检测(POCT)
检测样本通常采用静脉血清或血浆,需注意避免溶血和脂血对检测结果的干扰。
根据《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》要求:
1. 参考值范围:
- 成人血清:2.9-8.2 mmol/L(8-23 mg/dL)
- 儿童血清:1.8-6.4 mmol/L(5-18 mg/dL)
2. 异常判定标准:
- 升高:>8.9 mmol/L(25 mg/dL)提示肾功能异常
- 降低:<2.1 mmol/L(6 mg/dL)可能为低蛋白摄入或肝功能严重受损
3. 质量要求:
- 检测系统总误差≤10%
- 批内CV<3%,批间CV<5%
检测报告需结合肌酐、尿酸等肾功能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判读,并考虑年龄、饮食、脱水状态等影响因素。
(注:具体参考范围可能因检测方法和实验室标准有所不同,临床解读应以检测机构提供的参考区间为准。)